何新:全文翻译解读英国对华伪史宣战书
(第一次鸦片战争)
以下是对这个讨清檄文的翻译及解读:
【原文】
统辖西牛贺洲大狼山三十六岛大英国主奉书大朝浙督抚大吏麾下。
【翻译】
统治西牛贺洲大狼山三十六岛的大英国君主,写信给大清国浙江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
【解析】
开篇代表英国王表明身份,写信对象是清朝官员,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致信清朝。“西牛贺洲”是指印度(西南亚印度),语源来自佛教传说中的四大部洲之一。鸦片战争发起者和对清朝作战的是统治殖民地印度的东印度公司。
大狼山是指大浪山,即南非的好望角。
好望角西方又称“风暴角”,明末利玛窦将其翻译为“大浪山”。此句意即:
英国女王是“统辖西牛贺洲大狼山三十六岛大英国主”,拥有殖民地三十六岛(虚拟数字)的统治者。
【原文】
窃思我国家在赤道中四十八度,亢宿分野,窎雉中国贰万余里。
自古逮今,虽道途险阻,亦源源航海而来。向化效顺,通贡互市,初未尝侵大朝也。但大朝亦应抚绥怀柔,拱服四夷,恪循分典。
【翻译】
我想我国位于赤道北纬四十八度,对应亢宿的分野,距离中国两万多里。
从古至今,虽然路途艰险,但仍不断航海前来。我们一心归化,向天朝表示顺从,进行朝贡和贸易往来,起初从未侵犯过大清国。然而大清国也应当安抚怀柔四方,使四方蛮夷归服,严格遵循相应的典章制度。
【解析】
英国人介绍自身地理位置,并称其长期与中国友好交流。“向化效顺,通贡互市”,指责清朝未按“规矩”善待他们。
“亢宿分野”,是中国传统的天文分野观念。以显示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加说辞的“合理性”。窎雉 :“窎” 有遥远、幽深之意,“雉” 本意是指野鸡,此指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一雉等于五尺。
贰万余里 :是对距离的一个具体描述,即二万多里的意思。
【原文】
乃己亥,我国遣陪臣萨马尼、哑唎二员前往粤东马头,督理商船货物,不意尔国大吏不体皇仁、不度情理,异端缉衅凌虐,用兵威胁。叠逐我国商船,不安停泊粤,致我国货船逡巡洋面,进退两难,徘徊大强山一弋,几遭险虞。此一恨也!
【翻译】
己亥年,我国派遣大臣萨马尼、哑唎二人前往广东码头,管理商船货物,没想到你们国家的高官不体谅皇帝的仁爱,不顾情理,无端挑起事端,欺凌虐待我方人员,还用武力威胁,多次驱逐我国商船,使其无法在广东安稳停泊,导致我国货船在海面上徘徊,进退两难,在大强山一带游荡,几乎遭遇危险。这是第一件令人痛恨之事。
【解析】
此处英国歪曲事实,将中国为维护主权和贸易秩序的举措,污蔑为“不体皇仁”“异端缉衅凌虐”,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为其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马头”即码头,是当时对商业港口的通俗称呼。一弋即游弋。
【原文】
尔国浙省定海、舟山等处,原属我国故地。
先朝恃强占窃,攘为内地。蹙我强威,夺我土地,孕怀迄今。此二恨也。
【翻译】
你们国家浙江省的定海、舟山等地,原本是我国的旧有领土。
前朝凭借武力强行侵占,将其纳入内地,削弱我国的威望,夺取我国的土地,这种怨恨一直积压到现在。这是第二件令人痛恨之事。
【解析】
这完全是颠倒黑白,赤裸裸的伪造历史的说法。
定海、舟山等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英国以这种荒谬言论为其侵略行为制造所谓的“历史依据”,为其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寻找托辞。
【原文】
至于鸦片一端,原系我国药材物产。间吸食,以避海患烟瘴。
偶有奸侩夹带内地,期售渔利,引诱尔国人民沉湎此习,让其害于我国何辜?
我国虽偏小,利完渔渔,畜产珠玉,诸般珍宝,何羡不备?民殷国富,岂亚尔邦?
尔主何得偏听庸子小臣,妄作起衅。
试思严禁尔国人民吸食犹可言也,委责独让我国兴贩鸦片引诱,是何言也?
沉尔国不肖文武官员每日闯墅海泊,搜抄烟土,趁机逞掠,形同倭窃。
诚何国体?不禁发指!此大恨三也。
【翻译】
至于鸦片,本是我国的药材物产,偶尔有人吸食,用来躲避海上的瘴气等祸患。
偶然有奸商夹带鸦片到中国内地,期望售卖获利,引诱你们国家的人民沉迷于此,结果你们冤枉我国其实我们又有什么罪过呢!
我国虽小,但各类物产丰富,诸如渔产、畜产、珠玉以及各种珍宝,应有尽有。人民富足,国家强盛,并不亚于你们国家。
你们的君主为何要偏听那些平庸小臣的话,无端挑起争端。
试想,你们严禁本国人民吸食鸦片就算可以说得过去,但却指责是我国贩卖鸦片引诱你们,这是什么道理?
况且你们国家品行不端的文武官员每天到海上我们的船只上搜查烟土,趁机肆意掠夺,行为如同倭寇盗贼。
这又成何体统?实在令人愤怒至极,这是第三件令人痛恨之事。
【解析】
这一段也是伪史。近年中国公知重新讲述鸦片战争起因,认为战争责任完全是清朝拒绝英国人正常的通商造成的,其原本母本即出自此。
在这里英国对鸦片问题进行狡辩,将鸦片贸易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把自己描述成无辜者,同时污蔑清朝官员的禁烟行动为“趁机逞掠”,对中国的禁烟运动恶意诋毁。伪史的妙用由此可见一斑也!
【原文】
如此不得已,今将出师!
饬令水陆二路将帅领兵战船,直抵浙江洋面并沿海各口,分兵进追。
貔貅十万,战船千艘,旌旗蔽空,金鼓震天。破釜沉舟,直捣中原。
干戈所指,扫穴犁庭,将为明季复仇。
尔国军民人若知向化投诚,即早献地,迎降我国,亦无庸杀戮。
倘执迷抗拒,立轰西洋大炮!
弗谓果逆犯顺、夷夏之防为口实也。
【翻译】
如此无奈之下,如今我们决定出兵!
命令水陆两路将领率领士兵和战船,直接抵达浙江海面以及沿海各个口岸,分兵推进追击。
我们有十万勇猛的士兵,千艘战船,旌旗遮蔽天空,战鼓震天动地,要破釜沉舟,一直打进中原。
兵器所指之处,会横扫你们的家园,我们这也是在为明朝人复仇。
你们国家的军民如果懂得归化投降,就趁早献出土地,向我国投降,那么我们也许可以不实施杀戮。
倘若你们执迷不悟,竟敢顽抗,那么我们将立即开西洋大炮进行轰击!
不要指责我们叛逆犯上、夷夏相防等,以之作为你们抵抗的借口。
【解析】
英国在罗列来自西方伪史的“罪状”后,表明出兵意图,以武力威胁清朝军民投降,声称要“为明季复仇”更是荒谬至极!
汉语成语这里竟然也被侵略者利用,“貔貅”常用来比喻勇猛的军队;“破釜沉舟”表明其侵略决心;“扫穴犁庭”形容其欲毁灭中国人家园的战争意图。
【原文】
况尔主亦系辽东海外女贞后裔,乘故明流寇倾覆社稷,甲申之难,尔坐享渔利,袭夺明朝天下贰百年。
以华夏之淳风,尽染犬羊之羶俗。兹当天禄永终,天眷我邦,为故明克复旧业,在此一举!
尔国水陆将帅果敢交锋决战,我三军依期赴敌,列阵对垒。此通谕知之。
【翻译】
况且你们的君主不过是辽东海外女真的后裔,趁着明朝末年流寇颠覆国家,在甲申年的国难中,你们坐收渔翁之利,夺取明朝天下已度过两百年。
现在华夏的淳朴风气,都沾染了蛮夷的腥膻习俗。如今清朝的国运已走到尽头,上天现在眷顾我国,要为明朝恢复旧有基业,在此一举!
你们国家的水陆军将领如果敢与我们交锋决战,我大军将按期迎敌,列阵对决。特此通告让你们知晓。
【解析】
英国以伪史否定清朝政权的合法性,将自己的贩毒侵略军包装成“正义之师”,以“为明朝复国”为幌子,从舆论上占据“道德高地”,为其侵略战争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种说法完全是对中国历史的歪曲,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了侵略掠夺,最终殖民化中国。而且这一目标,几百年以来从未改变!
总体而言,这篇讨清檄文充满了西方伪造的历史信息,堪称利用伪史作为军事侵略和政治工具的一个典型范本。
【本文作者】
必须指出,本文作者是欧洲来华传教士、间谍郭士立,中文名又译为郭实腊,原名卡尔·弗雷德里希·古兹拉夫(Karl Friedrich Gutzlaff)。1803年7月8日出生于普鲁士波美拉尼亚的皮里茨,1851年8月9日死于香港。
此人是基督教路德教派传教士、汉学家、翻译家、情报搜集者,以及秘密共济会派遣远东进行文化殖民的代表人物。正是共济会协调了西方侵华国家的共同利益。
股票日内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